刘伯温之死真相(历史刘伯温之死真相)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刘伯温之死真相,以及历史刘伯温之死真相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伯温之死真相(历史刘伯温之死真相)

1、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

2、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3、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

4、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5、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

6、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

7、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

8、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9、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

10、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11、有一天,刘伯温去观看皇上新建的宫殿,刚跨进宫殿的大门,一个人就跪在他面前,哭着喊“救命”。刘伯温忙问事情的原委。

12、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匠,昨日他在大梁上修饰完浮花准备下来时,猛然看见皇上在豪华富丽的宫殿前手舞足蹈,狂笑不止。

13、雕花匠心想,皇帝一定是看到华丽的宫殿,一时得意忘形才这样轻狂的。这时,雕花匠忽然止不住咳了一声,笑声随即便没了。只见朱元璋红着脸,正瞅着自己,然后尴尬地离开了宫殿。

14、雕花匠事后一想,堂堂九五至尊,竟被我看到了轻狂之态,那我岂不是要没命了?所以,今日一见到刘伯温就跪在刘伯温面前,请他救自己性命。

15、刘伯温听完暗暗思忖:皇上是个从不轻易露出自己本性的人,所以别说是一个雕花匠,就是某个大臣看到皇上那个癫狂的样子,皇上也会毫无疑问地杀死他的。

16、刘伯温想了一下,便叫花匠起来俯过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过了几天,刘伯温装作不知道朱元璋已去过宫殿,启奏道:“臣听说皇上新殿已快落成,请皇上去游览审视一下吧!”

17、朱元璋因恐泄了“天机”,不好说已去看过,只好跟刘伯温一起来到新殿。两人在殿内转悠了半天,正要离去。

18、忽听得梁上有人咳嗽,朱元璋抬头望去,见是前几日那名雕花匠,顿时沉下脸来,就要问罪。刘伯温见状大声喝问那雕花匠:“大胆刁民I为何见皇上来到不跪,还惊扰皇上!”

19、那花匠好像没听见,继续干他的活,又咳嗽了一下。刘伯温张开嗓子放声大喊,朱元璋在旁边震得早已捂上了耳朵。那人经过惊天动地的喊叫似乎听见了,扭头朝两人望过来。

20、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摆手摇头。“原来是个哑巴,还聋!”刘伯温说道。朱元璋高兴地笑道:“聋得好!聋得好!”结果,雕花匠侥幸逃了一命。

二、刘伯温之死的真相

1、明朝著名的忠臣,一生为明朝鞠躬尽瘁,为明朝的创建和后世的巩固做出了诸多贡献。但是,刘伯温的死是非常令人心寒和遗憾的。

2、洪武八年正月下半月,刘伯温身体不适。经过检查,只是普通感冒。得知刘伯温生病了,就派御医到刘伯温家里给刘伯温治病。当时刘伯温在服用御医开的药方时,发现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肚子里也发现了硬硬的东西,让刘伯温感到非常痛苦。

3、二月,刘伯温带病面见朱元璋,告诉朱元璋吃了御医开的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很多。但是朱元璋不同意,告诉刘伯温不要想太多,安心养病。朱元璋的反应让刘伯温非常心寒,刘伯温只好自己回国。在家里,刘伯温只能靠一些药物维持正常进食。

4、回到家乡后不久,刘伯温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连正常的饮食都无法保证。最后,刘伯温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把两个儿子叫来说明自己的事情。

5、刘伯温让儿子在书房里拿出一本书,告诉他们,从今以后,刘氏子孙不得学习这本书的内容。而且,他死后,必须马上交给朱元璋。此外,刘伯温还告诫儿子要为官为民。之后,刘伯温在家乡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6、刘伯温,生于1311年7月1日,生于元末明初。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今浙江文成县南田乡人。因为以前的文成县叫青田县,刘伯温也叫刘青田。

7、刘伯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率军打天下,路过刘伯温的家乡时,朱元璋听说刘伯温有才能,就像参观茅草屋一样诚心拜见,让刘伯温非常感动。而刘伯温也只是想让自己的才能派上用场,所以决定跟着朱元璋有所作为。

8、朱元璋成功称帝后,所有跟随他征战山河的人都得到了奖赏,在征战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被朱元璋封为伯爵,成为了一个实诚之人。因此,后人也称刘为人。

9、明朝开国后,刘伯温虽然不在战场上,但也在朝廷上劝谏全国人民,保证国家的稳定。由于刘伯温学识渊博,精通各种学术知识,如政治、军事,甚至道术方术,刘伯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每当朝中的同僚或者朱元璋遇到难题,都想找刘伯温解决,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10、后世很多人把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称刘伯温为诸葛武侯。中国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天下三分诸葛亮,一国刘伯温;前朝军事家诸葛亮,后朝军事家刘伯温”,刘伯温的才华和学识可见一斑。

11、刘伯温,明朝著名的朝臣,被后人景仰,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诚,更是因为他的学识。刘伯温在诸葛孔明的才华被后人称道,由此可知刘伯温的才华有多高。刘伯温在军事、政治乃至玄学上都有很大成就,其中以《玄机诗》最为人所知。

12、《玄机诗》不如以前了,因为现在是一个相信科学的时代,《玄机诗》讲的是道术,五人八卦等玄学著作。但是,刘伯温刚刚写完《玄机诗》这本书的时候,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以《玄机诗》为人生指南。这不仅仅是因为刘伯温的地位和名气,更是因为刘伯温对玄术的深入研究。

13、在刘伯温的《玄机诗》中,刘伯温用自己的知识,从玄学的角度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进行了“相当合理”的解释。其中,沿袭儒家经典,信奉鬼神的明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几乎所有人都称刘伯温是来自天堂的仙女,她来解答黎巴嫩人民的疑惑,并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14、宣在我国根深蒂固。即使进入了科学社会,还是会有很多人相信一些迷信的说法,因为我们身边的科技解释不清楚的事情太多了。但一定要对科学保持信仰,不能陷入封建迷信。

三、刘伯温真实死因

1、刘伯温真实死因是被朱元璋设计毒死的。

2、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预测千年兴衰,窥视古今大事,却没算到自己毒毙的结局。而这其实是对他言听计从朱元璋的巧妙设计。

3、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大业已成,那君主自然会心有芥蒂。那对于这位天下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帝国功臣,朱元璋为什么要设计害死他呢?

4、因为朱元璋根本信不过他,虽然朱元璋看起来对刘伯温言听计从,但心底里对他多有抵触。因为刘伯温是元朝的医官,看元朝大势已去才投降朱元璋。

5、自古忠臣不事二主,所以这就容易让人心里有想法,就连吕布那么优秀的员工,不过是多跳槽了几次就被人骂了近2000年,可见古代对此事的芥蒂之深。

6、当时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御医去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副药,刘伯温吃了这副药以后,感觉就像一块石头塞进了肚子里,很不舒服,又疼痛无比。于是刘伯温就把这件事说给了朱元璋听。当然了,他也不能明说,但话里含有这个意思。

7、不过,朱元璋听完后却很冷淡,没什么反应,只是说了一些宽慰刘伯温的话,让他要保重身体。刘伯温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

8、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9、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关于本次刘伯温之死真相和历史刘伯温之死真相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恒初网 » 刘伯温之死真相(历史刘伯温之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