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前一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前一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上一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前一句)

1、出自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5、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什么意思

1、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5、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6、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三、请简要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句话的意思是羌笛声悠远的飘荡,寒冷的霜雾布满大地。战士们睡不着,能看见花白头发的将领和战士们的眼泪。

2、句词用“羌笛悠悠”来表达到除强力的思乡情感,在古诗词中“羌笛”二字含有很深的思想之情。“霜满地”描写出的战地的艰苦环境。

3、“人不寐”展现出战士深深的忧虑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直接的描述了边塞军人的状态,从“白发”和“泪”二字表达出强烈的厌战和无奈之情。

4、全句通过对战地环境,战士状态心态的描述,表达出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强力的思乡情怀。

5、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9、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0、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11、“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12、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13、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关于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恒初网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前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