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飞夺泸定桥(什么是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之一)

很多朋友对于什么是飞夺泸定桥和什么是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之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飞夺泸定桥》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飞夺泸定桥(什么是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之一)

1、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2、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3、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4、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5、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非常清楚: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

6、其中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而“飞夺”一次也有两层含义:“飞”强调神速,而“夺”则强调红军的神勇。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7、具体来说,“飞”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识破诡计,智定策略。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

8、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9、其二,排除艰难,智斗援敌。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

10、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11、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12、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强烈的动感,同时,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二、飞夺泸定桥的意义是什么

1、飞夺泸定桥的意义是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

2、当时,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选择了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战略性撤退。这次胜利是红军战士不怕掉下湍急的河流,不怕对岸敌人手中的枪炮,坚定不屈,勇往直前地向前走,用自己的鲜血与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3、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

4、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5、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三、飞夺泸定桥是什么意思

1、概括30字:全体指站员英勇无畏飞夺桥的英雄事迹。

2、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

3、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桥西岸。

4、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

文章分享结束,什么是飞夺泸定桥和什么是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之一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恒初网 » 什么是飞夺泸定桥(什么是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