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诗(上官婉儿诗词三十二首)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上官婉儿诗,以及上官婉儿诗词三十二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上官婉儿的诗词有哪些

上官婉儿诗(上官婉儿诗词三十二首)

1、《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是唐朝诗人上官婉儿所作的咏物诗。

译文:花繁叶茂的叶枝,并非自然生成,而是裁剪而出,纸翦的彩花随着剪刀的剪切一朵朵舒展开来。触摸一下彩花的枝条,虽然可以乱真,但是你要摘取他的花蕊,岂知竟是假的。

然而,当秋风袭来、花木摇落之际,彩花的枝叶却依旧茂密如初,未见疏落。请问桃花和李树,在你们的同类之中杂进了彩花,并且达到了假可乱真的地步,你们作何感想和打算?

2、《彩书怨》,是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创作的一首佳人怨夫不归的五言律诗。

译文: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时问总是很长很长。秋天又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只有月儿与我为伴。

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3、《驾幸三会寺应制》,是唐朝上官婉儿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译文:由传说引出“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此句是婉儿在代替皇室家族而言,向众人说明,此次的到来,只是为了考察。接着一句“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便是全诗的经典。缅怀前人,敞开胸怀,一幅江山社稷图,其风度可谓是气宇轩昂。这也是婉儿跟随武则天经历太多风雨的沉淀。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是在描写当时寺庙的景色。“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最后来一个情感上的自我赞颂。“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显示皇家的宽容和胸襟,先直白,后抒情,这是宫文的一个标志。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女人后之作。一个初春,婉儿陪同武则天在花园里游行,许久未曾走出皇宫的武则天被花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迷惑,便让婉儿作一首诗词来迎合。

当听到婉儿这首随情说出的诗句,武则天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灿烂的春景,在婉儿眼中,眼前晶莹的翠绿,柔美的柳絮,都已经失去了诗情画意。

武则天也很高明,她回到宫中,让随从把婉儿写的这首诗记载下来,并且给这首诗安排了一个很是大气的头衔,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事后并给婉儿看,婉儿也就明白了女皇的意思。武则天不允许自己和李贤(即废太子)之间再有什么纠葛。

后来,当李贤被武则天采用其伎俩谋杀时,婉儿也预知女皇会置他于死地,却不曾事先告诉李贤,可见,当时的婉儿在皇宫之内,已经被权势熏染成一个真正的铁石心肠了。然而婉儿对李贤的爱,却是一个少女最纯真的情感流露。

或许也就是因此,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份如白雪般的初恋情感慢慢变淡,如若她和李贤也私下有暗情,料想她也不会如此绝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情人死去。因为很多事实说明,凡是和她有裙带关系的男子,她都曾有恩于他们。

该诗创作于初唐。上官婉儿一生困于皇宫之中,到了出嫁年纪却因命运的捉弄,享受不了平常女子该有的幸福,虽然深受武则天的宠信,但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却只有一个,尽管她们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却得不到一份真挚的感情。

这首诗虽然寄寓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实写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此诗模仿闺怨诗,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

这首诗创作于景龙二年十月三日,皇帝以及当时的皇太后驾临三会寺。按照大唐的礼俗,天子游行,一般会责令当朝的文武百官随同,以便根据天子的意思奉命写文,以此增添雅兴,一同去的除了婉儿,还有当时婉儿的情人宰相崔湜。崔湜能得以参与游玩,也是婉儿暗中提拔的结果,这首诗可以看出婉儿对崔浞的在乎有多重。

二、赞美上官婉儿的诗句是哪首

1、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

2、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3、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

4、云母捣纸黄金书。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5、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吟披啸卷终无已,

6、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7、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

8、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9、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

10、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

三、上官婉儿最有名的诗

上官婉儿最有名的诗是《长恨歌》,全名叫做《汉宫秋》。

《长恨歌》又名《汉宫秋》,是唐代著名女诗人上官婉儿所作的叙事长诗,全文共三百余句,是一首兼有抒情和叙事功能的诗歌杰作。《长恨歌》以观察宫廷政治和女性之命运为主要内容,以长达40年的逐渐衰败的唐朝宫廷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杨贵妃的生平和故事,为人们呈现了富有传奇色彩和戏剧性的唐朝宫廷风貌和李隆基、杨玉环之间悲壮动人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的开篇是描述长安城的景色和李白的离去,紧接着刻画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相识相爱,以及杨贵妃的情感和容貌。诗中以盛唐和调和为背景,为我们展开了杨贵妃在宫廷生活中受到的冷遇、妒忌与指责,渲染了当时宫廷的抢夺和斗争。也表现了杨贵妃在其晚年的孤独悲壮,真正地反映了她那种国仇家恨和个人史诗的爱情,格外强化了长恨绵一无尽的情感氛围。

1、时代背景丰富:《长恨歌》作于唐朝中后期,描写的是唐玄宗晚年、安禄山叛乱之后的国家和社会境况。在这一背景下,杨贵妃的故事更具有反映时代变革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意义。

2、叙事性和抒情性并重:《长恨歌》以杨贵妃的一生为线索来展开叙述,悬念丛生,情节紧凑,情感叙述细腻感人。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痛苦心态,具有抒情性。

3、形式上独具匠心:《长恨歌》采用了长篇散曲的形式,艺术上融典、笔力与语言于一体,用细腻而含蓄的言语表现出杨贵妃在宫廷中的起伏和遭遇,折射出当时女性的处境,更运用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恢弘壮观、悲情悠长的艺术感染力。

4、具有时代思想的呈现:《长恨歌》诉尽诗人对杨贵妃的同情和爱慕,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对统治者的反思以及对生存境遇的思考。

关于上官婉儿诗和上官婉儿诗词三十二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恒初网 » 上官婉儿诗(上官婉儿诗词三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