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yán

执言


拼音zhí yán
注音ㄓˊ 一ㄢˊ

繁体執言

执言

词语解释

执言[ zhí yán ]

⒈  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执言守事,无所违禁。

make positive assertions;

引证解释

⒈  拿出主张;建白。

《易·师》:“田有禽,利执言,无咎。”
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
孔颖达 疏:“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⒉  谓坚持自己的话,不改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妇执言甚坚。公乃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

⒊  借口。

《金史·叛臣传·张觉》:“及 金 人伐 宋,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

分字解释


※ "执言"的意思解释、执言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身先士卒,勇闯事件现场,只为把一线新闻抓;跋山涉水,深入不毛之地,只为把真实事件发;仗义执言,不怕恐吓欺诈,只为把百姓呼声传天下。记者们,你们辛苦了。愿你们身体健康,平。

2.小朋友能为我兄弟仗义执言,不甚感激,多谢!

3.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4.但是他读了不到一年,也就是十一个月,就因为仗义执言,遭到了勒令退学这样一个处分,失去了学业。

5.幸好还有不少有良知的专家仗义执言,才免遭立马启动的后果。

6.他为人正直,乐于排难息事,敢于仗义执言。

7.1547虽然不太待见楚魂,不过看到楚魂因为仗义执言被胖子袭击也不由着急起来。

8.南宫云本以为能入议事厅的都是一丘之貉,没想到独有青云子一人敢仗义执言,当真令得南宫云对其刮目相看。

9.在恶势力面前,他常常仗义执言。

10.爱丽丝仗义执言,声言母连达没做错什么,“真正有错的是‘火星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