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袍之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出处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例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彼行虽贱,而祖德未斩;且与君为故人,亦宜有绨袍之义。”
基础信息
拼音tì páo zhī yì
注音ㄊ一ˋ ㄆㄠˊ ㄓ 一ˋ
繁体綈袍之義
感情绨袍之义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指不忘旧恩。
近义词绨袍恋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月明千里(意思解释)
 - 合浦珠还(意思解释)
 - 老马识途(意思解释)
 - 惨不忍睹(意思解释)
 - 鹤立鸡群(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临危受命(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姹紫嫣红(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兴高采烈(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横拖倒扯(意思解释)
 
※ 绨袍之义的意思解释、绨袍之义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重整旗鼓 |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 引物连类 |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 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 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 动荡不定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 广阔天地 |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 走南闯北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 刀耕火种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